【PP供应仍有较大缺口 原料来源多元化】

2018-04-10 15:21:46   

159次阅读,0人评论  

        随着非速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,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。《国家环境保护“十三五”规划基本思路》已编制完成,初步提出2020年及203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。即是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,实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计划,实现三大生态系统全要素指标管理;在既有常规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上,新增污染物总量控制注重特定区域和行业;空气质量实行分区、分类管理,2020年,PM2.5超标30%以内城市有望率先实现PM2.5年均浓度达标。


        在PP扩能明显的情况下,环保问题将更加受到重视,重发展更重环保将是聚行业的重要发展依据。


       供应仍有较大缺口


        截至到2017年8月份,我国PP产能大致在2100万吨/年,自给率可以达到60%附近,仍然存在着近800万吨/年的供应缺口,说明后期装置投产仍然存在一定可行性。

就目前来看,油制PP在中国市场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,截至2017年7月,油制PP的产能达到1157万吨,占比近60%,主要是中石化、中石油企业。近几年油制PP的新增装置较少,其产能占比正在受到煤化工、PDH等企业的挤占,未来几年占比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。而油制PP的寡头垄断地位受到不小冲击。


        原料来源多元化,产能发展百花齐放


        目前新增产能主要来自脱、制烯烃项目和煤制烯烃项目。最明显的是煤制烯烃和脱装置产能的增加,分别占新增产能的34和12%,随着产能的增加,聚原料来源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。


       但对于原料是煤聚装置来说,煤制烯烃高能耗、高污染,在环保整治日益严格的今天煤制烯烃的上马越来越难,明年煤制烯烃项目能否按计划投产还是未知数;而对三废处理的高额成本也将会抑制煤制聚装置的生产和发展。


        相比煤制聚发展,PDH制单体产能扩张迅速。主因为脱装置收益率高、产品单一、技术成熟以及相对环保成本低等等因素多受市场青睐。


       那不同原料来源下,PP生产企业利润如何呢,哪种竞争力更为突出呢?


        利润方面,先来关注国内生产比例占比最大的油制聚,那从图中看以看出,油制PP的利润一直都比较理想,其中2017年1-8月份利润在1656元/吨之间。PDH企业主要受益价格较低,生产成本优势突出,所以其利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,与油制利润不相上下,2017年1-8月平均利润在1763元/吨附近,出现赶超油制之势。煤制PP的利润在2017年年初至今平均约在597元/吨,7月份平均456元/吨。高额的利润回报也印证了业者在脱项目中加大投资比例的原因。


        聚原料应用于生活的多个方面,中国聚在将来的几年里产量会有比较大的增长。由于我国PP出口量非常少,2017年1-6个月出口量累计17.37万吨,不及我国表观消费的1%,因此表观消费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量和进口量。那么很明显,如果忽略微乎其微的出口量,持续减少的进口量就是我国PP的缺口,2016年这一缺口约为258万吨,按照表观消费量预计增速为8%来计算,2017-2018年PP的产能缺口约为280万吨左右。


        基于此考虑,未来国内聚行业仍然存在投产的可行性,但环保问题、宏观经济运行情况、终端产品的成本转换速率等就将对装置投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。作为从业者,要综合考虑,规避风险,实现生产及利润的双丰收。


【责任编辑:cs】

关键词:PP,原料,通用塑料,PP

千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)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“千塑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、音视和视频文件,版权均为千塑网独家所有。如需转载请与400-692-8289联系。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“千塑网”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2)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,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,版权属于原版权人。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,禁止擅自篡改,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。
3)本网评论版块中各网友的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。
4)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